自己一直為美國的醫療所苦
知道制度很複雜 很不人性
但卻沒有完全真正搞懂它
一來是因老公的健保有保全家
讓我不用去管太多健保的問題
反正知道很貴非到不得以就少去就好

前幾天看到這篇講到美國健保的文章真的讓我穫易良多
讓我大至上將美國的健保好好上了一課
但在此同時卻也開始擔心起這樣一個美國的健保到了我老了以後怎麼辦
或如果老公沒了工作怎麼辦 生病了怎麼辦 等死嗎?? 誰有這種閒錢再買保險
想想真的很可怕
歐巴馬的健保改革誰也沒法保證何時才能真正實施
又或者根本又是一次胎死腹中的方案


以下引用網友的文章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了解一下到底美國的健保是個什麼樣的東西
跟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樣

------------------------------------------------------------------------------------------------------------------------------------


美國的健康保險制度真的是很混亂糟糕
先來說一下美國的健康保險制度 再來談談一些親身經歷

大家都知道美國醫療費用非常貴 可是貴到什麼程度呢
住急診室 如果只是躺在床上什麼都沒有做 (像是打針 照X光 抽血 等)
一個晚上的費用可以高達500 美金以上
感冒去給家庭醫生看病 每次門診費用大約要$70-$90 (不包括打針或是細菌測試)
看專科醫生門診費用大約要 $90-$250 (純檢查 沒有照X光 或是任何事)
照一次X光大概要$100-$150
藥還是另外要到藥房拿 費用當然也是另外算的 費用也當然是不便宜
自然生產在美國的費用約一萬多美金 剖腹的話要兩萬美金
不同的地區費用會不同 東北的費用應該會比中西部貴一些
所以知道在美國沒有健康保險的嚴重性了吧

美國健康保險制度五花八門
基本上都是民營的 
政府辦理的只有窮人保險 (Medicaid)
http://en.wikipedia.org/wiki/ Medicaid
不要跟老人保險 (Medicare 以65歲以上為主) 混在一起
http://en.wikipedia.org/wiki/ Medicare_%28United_States%29
政府辦理的保險很多醫生不參加 因為給付額度很低

而民間的健康保險制度非常複雜
同一家公司有HMO (管理式) PPO (直接或自由式)等不同計劃
相同計劃裡有也不同的自付額 總付額度 不同選項等 
所以每個月要負擔的健保費也不同
基本原理就是每個月要負擔的健保費越低 保險的福利就越不好

要記美國是完全自由市場 所以家庭或是專科醫生可以同時參加許多保險計劃 或是一個都沒有參加
有參加保險計劃的就稱為網路內醫生
住院費用或是醫療器材與設備費用 也是如同醫生一樣可以同時參加許多計劃 或是一個都沒有參加
還有通常看病都是到醫生的診所
如果他的診所設備不夠 需要到醫院去的話
那只能到他們參加的醫院
通常每個醫生只參加一個醫院
像這樣的病患稱作 out patient 也就是寄宿病患
像我們生小孩 平時檢查是在醫生診所裡
"要生"的"時刻"才能到醫院
我要特別強調"時刻"
是因為如果沒有醫生的同意 是不能太早到
否則會被醫院跟醫師趕回家
因為保險公司規定自然生產只付兩個晚上的費用
剖腹只能住三個晚上
而且醫生自己也得趕到醫院去看

我們生老大時 就進出醫院三次才順利生下小孩
這三次還都是醫生說可以到醫院的喔
剛開始陣痛打電話給醫生
醫生還會要看陣痛週期時間
如果他覺得可以到醫院待產 才能去
第一次他要我們去 他也去了
看了說 開口還不夠大 先回去
那時醫院到家裡開車要三十多分鐘
回到家裡一陣子後 又痛的更頻繁
打電話給醫生 他又要我們去
看了還是說 開口不夠大 還要我們先回家
回到家裡老婆後來去洗澡 感覺洋水破了
趕緊打電話給醫生 醫師就馬上要我們到醫院
這次就不趕我們走了 因為洋水破了會感染
然後準備生小孩的程序 花了五六個小時才把小孩生下來
這樣 前前後後將近30個小時 老婆跟我都無法休息
累得老婆生完被推回病房休息 起來上廁所時還突然暈倒在地上
而我也累得扶不起來 只能按鈴叫護士來幫忙
這就是在美國一般 病患 醫生 跟醫院的關係
除了急診之外 看病是到醫生診所而不到醫院的
所以生小孩當天是分成幾個不同帳單
有 婦產科醫生 (生小孩)
醫院 (住院跟設備 還有麻醉等等)
小兒科醫生 (婦產科把小孩接出來後交給小兒科醫生後 小孩子的費用就屬於小兒科醫生)
再來說健康保險計劃
現在大多數健康保險計劃分成兩大類 HMO, PPO
有些地方名稱不太相同 但內容非常類似

HMO 需要指定網路內的家庭科醫師 16歲以下小孩要指定家庭小兒科醫師
需要看病時要先給家庭科醫師看 醫生覺得需要轉診 會開轉診單去看網路內的專科醫生
不管看什麼醫生 每次自付額度是固定的
可是如果沒有轉診單 就自己去看專科醫生 那保險公司是一毛也不付的
要看網路外醫生 必須由家庭醫師向保險公司事先申請獲得批准 才能比照網路內醫生的福利
家庭醫生只能看換網路內的 可以自由換 但是必須在看病前事先更改好

PPO 基本上可以隨意看任何醫生
但是每個月的健保費可能是 HMO 的好幾倍
而且每次看病的自付額度也會比較高 通常是用%算的
像是網路內醫生 自付額 20% 網路外醫生 自付額 30%
這種計劃的好處 想看什麼醫生就可以看 看小病划算 
缺點是平時要付的健保費非常高 而且看大病就不划算

大多數健康保險有所謂職員最低跟最高自付額度
像是如果一年看病自付總額度超過一萬元 其他的就由保險公司付
HMO 當然只算網路內的總額度

不過每個月要負擔的健保費也要看雇主提供的福利
福利好一點的公司雇員要付20% 爛一點的公司要付50%
完全沒有福利的公司就是100%自付 雇主只是幫職員向保險公司拿團體優惠價格
大一點的雇主可能會提供三四種健康保險當作選擇
中型公司可能就只有一種 沒有選擇
小型公司可能完全不提供健康保險

健康保險通常不保牙齒 近視眼等等
這些大都是另外不同的保險計劃 可能是同一家保險公司 也可能不是
保險計劃對於到急診室看病都有嚴格的限制跟不同自付額度
所以在美國要跟別人比較健康保險是要非常小心
光是看表面數字是沒有意義的

此外
如果夫妻兩個人在不同公司上班
那很有可能可以買兩種健康保險計劃 
但是基本上除了特殊狀況之外 (像是牙齒跟眼鏡)
大概沒有幾個家庭會這樣做 買一份健康保險就好
夫妻各買一份 在看大病時可以減少自己要付的額度
因為醫生或是醫院會先向第一家保險要錢
然後剩下的再跟第二家拿
如果還有剩下才會跟病患拿

每次到一個醫師那裡所有的病例資料都要重寫
很多時後還要寫上三四份不同的文件
像是個人與家庭過敏與病史 健康保險資料 財力擔保 同意病人隱私給醫生看 醫生免責任單 等等
越是專科的醫生 要填的越是複雜
美國的健康保險如果是保全家的話
是指只有保夫妻跟25 歲(看公司)以下的小孩
不會包括父母
因為父母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保險
美國絕大多數的會員制度如果講全家的話
也都是不包括父母跟25歲(看公司)以上的小孩

舉我的例子來說
因為待在不同公司 我曾經參加過
Oxford , Cigna, Aetna PPO 跟 HMO 還有 John Hancock student insurance, ..
現在的健康保險是Aetna HMO 我一年健保費要繳5%約$608  雇主繳95% $11549
一年的全部的健保費用約12157
牙齒保險 Aetna PPO 我一年健保費要繳25%約$703  雇主繳75% $2109
一年的牙齒的健保費用約2812

現在公司還同時提供其他的健康保險計劃
像是PPO 員工要付25% 約 $5,320一年
而雇主要付 75% 約 $15,962
所以一年的健康保費要 $21,282
數字夠可怕了吧
公司的健康保險計劃每一年的10-11月都要重新註冊
一但過了11 月一直到明年的十月都不能改變計劃
除非配偶的身分有異動
像是離職換工作 離婚去世等等
所以一但發現想要的醫生不在網路內
如果是HMO 想要保險公司付錢
那得讓保險公司先同意 否則是要完全自付的
這可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要等到新的年度開始才能更改

美國法律規定 離職以後可以向原公司買Corba 延續原來的健康保險一年半或三年
可是自己要繳所有的健保費
以我健保計劃來說 如果完全要自己繳 每個月就要一千多美金
如果失業了 這種昂貴的費用 沒有幾個美國人有積蓄去買的
因為房屋跟汽車貸款都還不一定繳的出來
介紹了這麼多複雜的事情
來聊一下本人在美國看醫師痛苦經驗

今年的三月份去家庭醫生那裡做一次健康檢查
不是全身的 而只是量身高體重 抽血 測心電圖等等 他們的診所也只能做這些
這個老中醫生還是朋友的朋友 所以算是好講話
她也只是被這個診所請來的醫師 不是老闆
想說四十歲了 感覺有一些小毛病
要她多看看有沒有問題
檢查完後跟她要了幾張轉診單
去看皮膚科 心臟科 胃腸科 耳鼻喉科等專業醫師
每一張轉診單上都有限制可以看的次數
本以為看專科應該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沒想到是痛苦的開始
打了電話開始約時間
胃腸科要四個星期才有空
心臟科要三個星期
皮膚科要兩個 星期
耳鼻喉快一點只要一個星期
這些診所說需要排這麼久是因為第一次到他們診所
美國的醫生除了華人醫生之外
大多數通常只看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 週末不看病
所以非常難約
胃腸科的醫生地點雖然離我家不遠
但是他說要照大腸鏡的話
他加入的醫院離我家就算遠了
本來想換的 但是一想到我還要跟家庭醫師解釋要換的理由 跟也不知道新的醫生好不好
就只好委屈老婆當天陪我去照胃腸鏡
醫院說要是沒有人開車陪我去的話 就不幫我檢查
因為要打麻藥 結束後三個小時內意識可能會不清楚
這樣做就是要確認有人可以開車載我回家以策安全
跟心臟科的說能不能約早一點看
假裝跟他們說心臟真的很不舒服
結果 秘書說如果在看到醫生前有任何狀況
請我直接到任何醫院的急診室去
我後來才知道 這些專科都是看非急診的
病情如果真的緊急 就不應該到專科看
而是應該到醫院的急診室去
連診所的電話語音都這樣說
有緊急狀況 請馬上掛斷 打911 叫救護車
每到一個診所 所有的資料都要重新寫一份
雖然有約時間但是等上一個小時是很正常的
像是看皮膚科
等了快一個小時只看不到五分鐘
而且有一半的機會是給 PA (醫生助手)看
要他們再多看一下這個那個有沒有 居然說 下次再看就好
分明就是想賺門診費
最離譜的是當天去看掛號時才我跟我
轉診次數用完了 今天不能看
要我拿到後再過來
只好當場打電話給家庭醫師診所
被那邊小姐唸了一頓說 轉診單需要48 小時
解釋跟求她用電腦寫轉診 這樣我等一下就可以看 不用再跑一趟 因為他們都有同一家保險公司的網路資料連線
那位小姐才說就只幫這一次
還有更離譜的事在後面
依照慣例那位醫生還是說下次再來繼續看
因為知道沒有轉診單了
所以隔天馬上打電話給家庭醫師診所要更多轉診單
過了兩天 他們打電話來說已經在電腦加好了
所以回台灣前就放心的去看
當天還特別問皮膚科診所的秘書說我有轉診單在電腦裡
要她確認一下 她查電腦後說沒問題
結果等我從台灣回來
保險公司寄了一張通知說 因為沒有轉診單
他們拒付那天的皮膚科門診費 $75 我那時自付 $15元 單子上都寫的一清二楚
打電話給家庭科診所
一位秘書說沒有那天的轉診單資料
我要她查一下電腦 她也說是沒有
特別跟他們說 我有接到他們的電話 可是沒有人承認
正想要不要打電話給皮膚科診所時
隔天就收到他們的帳單
說保險公司拒付 $75 要我付錢
趕緊打電話給他們 說那位秘書當時說我有轉診單
我還特地要她確認電腦
這也是為什麼我當時只繳自付額$15
講了半天 他們說會調查看看
這樣已經過了一個多星期 還是沒有下文
我得再繼續盯著他們 否則到時候被擺一道
帳單有可能直接被送到討債公司 甚至在我的信用紀錄裡留下一個污點
這就是這些美國人秘書的做事態度
辦公的時候顧著聊天 做事不專心
在美國就是什麼事都得靠自己來

自從七月從台灣回來之後 馬上就約我們家庭小兒科
帶女兒去看過之後確定有脊椎側彎的問題
要我們轉去給小兒骨科看
打電話去約 第一次居然說要等將近兩個月 要到九月個月初才有空位
我跟她們說女兒的問題滿嚴重的
她們就改口說 那八月中好了 我說還是等太久了
她們說沒有空位 建議我每天打電話去看看
我真的就每天打打兩次
過了幾天終於可以在七月二十多日的時候去看

同時我也積極的問其他的健保計劃的網路內醫生
有的不是太遠就是要等到九月 一點辦法也沒有

我也日夜的在電腦網路上找其他相關資訊
發現有一種新的脊椎治療方矯正套叫做 Spinecor
是十年前由加拿大一家醫院的醫生發明的
一些醫療報告說矯正療效算是不錯
在新澤西州就只有一個脊椎整骨醫生在做
可是因為保險公司把這個方法定義為實驗中
如果沒有保險公司的同意 我的健保計劃是完全不付的
整個療程費用要六千多美金

我也打電話問了一些不在我健保計劃內的小兒骨科診所
想請問他們有沒有在做Spinecor
結果所有的診所都要我約看門診
大多數的這些診所都沒有參加任何健保計劃
所以必須自費
第一次門診費用都要 $150 - $250
還不包括照 X光片的錢
心想 這簡直就是在搶錢嘛
連跟醫生說到話的機會也沒有
我只是想知道這個 Spinecor 效果到底如何
我查的結果怎麼大多數都是脊椎整骨醫生在做 而很少有骨科醫生在做

所以我只能去找家庭小兒科醫生 希望他能幫我們
他人很好就幫我們向保險公司申請
可是兩天後就被拒絕了

我也同時跟在台灣的好友聯絡
請他幫我問他的小兒骨科朋友意見
畢竟我也不想花大錢去
嘗試太新不一定有有效的方法
他的朋友說知道這個新的療法
可是對於中低角度的彎曲比較有幫助
像我女兒這樣的中高角度就不一定有幫助

我們仍按預定約好的小兒骨科時間去給醫生看
專科醫生說的我大概都已經知道
只是再照一次X光片 確認問題的嚴重性
診所要我們到隔壁的專門在做Boston TLSO 矯正套的器材店訂製
說每一天要穿16個小時
我問那個店的秘書說要等多久才女兒才有可能開始穿
她那時說大約還要兩三個星期
說要先得到保險公司的同意 過來量尺寸 再訂製等等
我跟那位小姐說 我們願意做任何配合
只要能給女兒早一點穿上就好
所以她就給我們四天後星期一最早的時間

星期一去 技術師量了尺寸的同時 秘書也當場打電話給保險公司獲得同意
如此我們只需要花自付額 $100
然後約好八月五日一早女兒就可以拿到開始穿
她要我再回去跟小兒骨科診所約
因為穿了兩個星期後要馬上照X光片追蹤檢查
看看效果如何
因為通常頭兩個星期的療效是好的
如果剛開始不能矯正太多 表示脊椎已經比較沒有彈性
以後就差不多定型了

為了給兒更多的治療選擇 我花了一些時間蒐集資訊 
在期限內寫了一封信向保險公司上訴 
表示我們要試 Spinecor 希望他們能同意把這個治療醫師跟方法當作網路內的
附了一些關於Spinecor療效跟Boston TLSO問題的 專業論文給保險公司參考
目前還在等結果

經過這幾個月跟醫生與保險公司打交道的心得
就是在美國千萬不要生病需要去看專科醫生
那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
所以如果老了要留在美國看病 那可就件非常痛苦了
交通是第一大問題 因為除了大都市裡之外 美國絕大多數的診所都沒有公車到 必須要自己開車才行
沒有好的健康計劃保險是第二大問題 
在這個變動的時代 在美國除了公家機關之外 
現在四十歲以下的人很少能在一個公司待到退休 然後享受公司的退休健保計劃
將來都可能要靠自己買保險或是領取聯邦退休保險或是窮人保險
可是這種保險很多診所是不收的
美國醫療費用太高是第三個大問題
所以要趁早準備老了的退休金 以便有錢能看病 
別指望向小孩子拿錢看病

在美國 所有的人都說千萬別幫父母簽醫療擔保
因為簽了 醫療費用會讓一個家庭破產 讓小孩頓無依靠
所以父母的醫療帳單必須自己負責 父母沒錢的話就賴醫院跟診所
將來就算醫院要討債也只能針對父母 不能針對小孩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醫療體系失敗一個很大的原因
現在全美國有將近五千萬人 (佔全部三億人口的16%) 沒有健康保險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alth_care_in_the_United_States
這些人都只能到醫院看病 然後多數賴賬 因為到診所看病都要先付費
以前聯邦政府有錢補貼 現在因為打戰 聯邦政府自身難保
使得靠州跟聯邦補助的醫院經費短缺
造成美國越來越多醫院關門 
新澤西這些年來關了四十四間醫院 比例高捯 36%
光是今年到六月底就關了四家醫院
八月份中部又要關了一家大型的區域醫院
http://www.nj.com/news/index.ssf/2008/08/corzine_signs_health_reform_pa.html

希拉蕊在她老公當總統時要推動全民健保 硬是被那時多數的共和黨給擋住
現在聯邦政府就算想做 也沒有錢了
現在美國一些州想要推動州內的全民健保 像是麻州已經實施
許多州也想做 但都缺乏經費
隨著經濟不景氣 越來越多人沒有健康保險 
就會造成一個很大的醫療風暴 很多醫院關門 影響急難救助
最後連有保險的人都會被影響到

台灣的健保其實真的很方便 醫療費用也很低
有電腦連線 一張卡就可以走遍台灣各大中小醫院跟診所
大家應該要好好珍惜才是 不要浪費醫療資源 該漲的保費就應該漲
而不要一味的反對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gH0Egb2aBRbSQjXzwzsReFV1v8k-/article?mid=136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